瑙鲁翻译公司
瑙鲁最好的翻译公司
瑙鲁翻译公司案例---语通全球翻译公司
瑙鲁是位於南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一个岛国。最近诺鲁的国家是位於巴纳巴岛的基里巴斯|吉里巴斯,在诺鲁以东约300公里。诺鲁是世界上最小的岛国,在21.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约9,200人,国土面积为世界倒数第三,仅大於梵谛冈及摩纳哥,国家人口是世界倒数第二,仅次於梵蒂冈。 诺鲁的原住民是密克罗尼西亚人和玻里尼西亚人,在19世纪末被德意志帝国吞并,成为殖民地,直至1968年才获得独立。 纵观20世纪上半叶,诺鲁是一个食利国(执政者掌握主要经济资本),由於诺鲁是一个磷石岛,沈积接近地面,能够进行简单的露天采矿,1907年起太平洋磷酸盐公司开始在岛上进行采矿,1919年组成英国磷酸盐委员会,独立後由国营的诺鲁磷酸盐公司持续采矿,直至1980年代沈积耗尽前,诺鲁都是磷酸盐的主要出口国。由此,诺鲁政府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期间曾自夸其人均收入是所有主权国家之中最高的。 随着磷酸盐储量的枯竭和采矿带来的环境恶化,另外再加上管理全岛财富基金的减值,诺鲁政府求助於一些不寻常的方法来获得收入。在1990年代,诺鲁成为一个避税港|避税天堂和洗钱中心。自2005年起,诺鲁接受澳大利亚政府的援助,诺鲁建立一个拘留所处理那些非法进入澳大利亚的难民作为回报。 诺鲁只有一个机场-诺鲁国际机场。在2006年1月至9月期间,由於服务岛上奥尔航空|诺鲁航空的唯一飞机,被澳洲墨尔本法庭扣押,使诺鲁的对外交通中断,在得到中华民国政府的援助下,诺鲁航空在同年10月恢复营运,并易名为奥尔航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诺鲁被澳大利亚占领,并自1919年起由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管,其中澳洲代表三国行使职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为了报复,击沉了该岛附近的四艘船只,并炮轰岛上的磷矿设施。1942年日军轰炸诺鲁,居民逃往澳大利亚以免遭日军的屠杀,於在8月26日被日本占领成为日军在南太平洋上的战术支援基地,派2,000人驻守,并带来大批日本人和韩国人,在岛上布署重防和建筑两个小型飞机场,但被盟军发现及轰炸岛上15架飞机,日军於是枪决岛上5名未撤走的欧洲人。此外日军亦把岛上1,200名诺鲁人放逐到楚克岛工作。 二战之後,诺鲁由联合国委托澳大利亚、英国及新西兰共同管理,每年须向联合国报告,但他们实际上更着重於如何开采岛上的磷矿,对於诺鲁人的教化并不重视。联合国多次要求澳洲政府公布每年开采的磷矿数量、成本和售价,以期使诺鲁人在输出的同时得到合理的回报,但澳洲政府却不于理会。诺鲁人随着民智渐开,对澳大利亚人的统治深感不满,尤其是磷矿的开采,於是全力争取独立,收回采矿权。澳洲政府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无可奈可地结束对诺鲁的管治,於1968年1月31日,诺鲁共和国宣布正式独立,由汉姆·戴罗伯出任总统,并於同年11月成为英联邦|大英国协特别成员国。1989年,诺鲁向国际法院|国际法院对澳大利亚作出法律行动,指控澳洲政府管治期间未能尽力保护环境,减低采矿猎来的环境破坏。
诺鲁位在西太平洋赤道以南约42公里,面积只有21平方公里,为一个椭圆|椭圆形的珊瑚岛,海岸陡峭。沿岸有宽150-300米 (单位)|米、海拔30米的海岸带,是全国唯一的农业|农业区。中部为台地,最高点为海拔71米(司令岭)。全岛60%被磷酸盐所覆盖,无河流,西南部仅有一个咸水湖(部亚达礁湖)。 诺鲁曾是太平洋上三大磷矿石的生产地(另外是在吉里巴斯和法属玻里尼西亚),但岛上所有矿产均已耗尽,使中部台地留下贫瘠地形,例如高达15米的锯齿状石灰岩尖顶。近一个世纪的采矿不但破坏了约80%土地,亦使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受到影响,约40%海洋生物因泥沙和磷矿的径流而死亡。 诺鲁缺乏天然淡水资源,虽然屋顶的雨水箱能收集雨水,但居民大多依靠在诺鲁公共事业中心的3个海水淡化厂。诺鲁由於遍米皆磷,因此井水盐质太高,不能饮用或灌溉{{cite book |title=大洋洲列国志 |page=100 |year= |publisher=川流出版社 |location= |isbn=}}。诺鲁接近赤道和海洋,因此全年湿热,属热带雨林气候,在每年11月至2月期间均受到季风雨影响。受到圣婴-南方振荡现象影响,年降雨量的变化甚大,甚至录得几次重要的乾旱。由於是岛国的关系,因此较易受到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影响。 诺鲁的原生维管植物|维管植物约60种,无特有种,原生植被受人工种植的椰|椰子农作物、采矿和其他外来植物破坏,造成严重影响
瑙鲁翻译公司案例 | ||
瑙鲁移动 | 瑙鲁联通 | 瑙鲁电力公司 |
瑙鲁铁通 | 瑙鲁石化集团 | 瑙鲁电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