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翻译公司
专业翻译公司_北京翻译公司
中文版中文 英文版英文 俄文版俄文 法文版法文 加入收藏加入收藏
意大利文版意文 韩文版韩文 日文版日文 德文版德文 设为首页设为首页

武清区翻译公司

发布时间:2013-05-25

相关词:武清区

武清区古称泉州。秦前期泉州是地域名,为羁縻散州。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始设县,武清那时分属泉州、雍奴二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省泉州入雍奴,唐天宝元年废原县名,以武功廓清之义[1]改称武清县。公元2000年6月13日国务院批准武清撤县建区,始称武清区。
武清历史悠久,史载 :“武清,古为泉州。汉泉州、 雍奴二县之地。”这里说的“古为泉州”,是指汉朝以前近海边疆的羁縻散州。直到公元前106年(即西汉元封五年),汉武帝刘彻把全国分为十三州。泉州始立为县,这是天津地区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建置县,到现在已经2109年了。泉州立县时,武清地域分属泉州和雍奴两县,因此史有“汉泉州、雍奴二县之地”的记载。泉州和雍奴二县均因水得名。武清县内古有“泉州渠”。故称泉州。而“雍奴”也是指水泽。《水经注》云:“雍奴,薮泽之名。四面有水曰雍,澄而不流曰奴。雍奴薮甚大,东极于海。”显然,当时的武清是个“水乡泽国”。那时泉州的县城在今杨村街南黄庄街的城上村。雍奴县城先在“三角淀”,即今王庆坨镇东9公里处。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8年)省泉州入雍奴,此后,武清全境皆属雍奴县了。县治后来又迁至今泗村店镇的旧县村。
在武清区的旧称谓中,还有“雍阳”一说。这是雍奴的别称。据元朝至元元年在武清县重修天齐庙时所立的“东岳行宫之碑”记载:“自东汉封寇恂侯于此,昔号之曰雍阳,为中都畿县。”说的是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即光武帝刘秀登基的第二年,颍川太守寇恂封为雍阳侯。此后,“雍阳”的叫法就流传下来了。比如明朝的武清举人王?,隐居潞水之畔,终身不仕,被称为“雍阳高士”(见清朝县志);明朝万历13年,武清知县陶允光在新建《文学泮池聚奎楼记》碑文中称:“雍阳北拱神京,南襟沧渭”,以及近年来在天津北辰区汉沟、北仓出土的《王公墓志铭》、《冰崖赵公墓志铭》等文物中,皆有“雍阳之族”、“雍阳望族”等称谓。至于历代文人的诗章中,称武清为“雍阳”的就更多了。比如清朝顺治皇帝的近臣张吾瑾在记述顺治帝巡幸武清时,写下一首《御驾幸猎雍阳忝级二十四韵》诗,王元林在记述嘉庆帝驾幸武清时诗云:“百里雍阳拱帝疆,旌旗映日贲龙光”。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颁旨改全国重复及不稳定的县名110处。雍奴、雍阳属不稳定的县名,因此废原县名,更新县名为武清县。这样,“武清县”便从唐朝一直叫到现在,算来已有1261年了。武清县城因袭雍奴县治,最初仍在今泗村店镇旧县村,史载明朝初年迁至今武清区城关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公元1950年10月迁至杨村镇,直到2000年6月13日国务院批准武清撤县建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和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李岚清、尉建行、姜春云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曾来到武清视察指导工作。
武清区地处京津之间,城区距北京机场、天津新港各70km,驱车经高速去北京、天津港不超过1小时。现有国家、市级公路、铁路干线18条。其中京津塘高速公路穿越境内47公里,在城区设有上下道口。


关键词:武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