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汇区翻译公司
相关词:南汇区
南汇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是上海市郊成陆较晚的地区。据《旧唐书》记载,713年(唐开元元年)在周浦、下沙一线重筑古捍海塘,故南汇西部地区当成陆于唐以前。随着时间的推移,陆地逐渐向东南延伸,沧海变桑田,宋、元时期,惠南一带成陆。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明政府为防倭寇,在南汇嘴(今惠南镇)筑城,设守御南汇嘴中后千户所。1726年(清雍正四年)从上海县划出长人乡与下沙盐场建立新县,因县治设在原守御所南汇嘴,故县名为“南汇”。
东海大桥 2001年8月南汇撤县建区。南汇区位于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处,东临东海,南靠杭州湾与浙江宁波相望,北与浦东新区毗邻,西南与西部地区和奉贤、闵行交界。全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总面积688平方公里,合并时为850平方公里,海岸线45公里。至2000年底(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共有常住人口78万,户籍人口约69万,其中农业人口49.5万,非农业人口19.2万。合并时全区共有14个建制镇1个街道,10个开发区。
宋、元时期,南汇盐业鼎盛,下沙、周浦、新场已形成较大规模的集镇。“水乡”新场更是“歌楼酒肆、商贾辐辏”,有“小小新场赛苏州”之美誉,至今仍是保存较为完整的江南古镇。北宋末期,宋室南迁,秦少游之孙秦知柔举家寓居南汇;著名诗人储泳也定居周浦,终老是乡,至今存有储泳墓——“木鱼坟”。明代中医名家李中梓(惠南镇人)著有《医宗必读》,至今仍是中医必读之书。当代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列主义理论家张闻天出生于南汇祝桥乡。著名翻译家傅雷为周浦镇人,至今留有傅雷故居。大团镇人吴仲超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20余年,对祖国的文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南汇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到2001年,全区公路总长850余公里,其中一级、二级公路107.13公里,努力形成“四横六纵”的公路网格局。目前正在新建和改建两条高速公路;1994年南汇实现自来水化,到2001年全区自来水管网长度达900余公里,日供水能力为39万立方米;到2001年全区建成9个市级花园单位、90个市级绿化合格单位,建成沪南公路、南六公路、白玉兰大道、郊区环线等景观道路250万平方米,区属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11%;全区建成6座生活垃圾中转站,城镇生活垃圾坚持生产日清,农村建成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系统,做到集中收集,集中处置。
南汇的旅游资源优势,在于“花”,在于“海”,在于“野”。万亩桃园,百里海塘,广袤滩涂地,无垠芦苇荡,成为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近年来陆续建成了一批旅游景点和设施,如上海野生动物园、浦东射击游乐有限公司、滨海高尔夫俱乐部、滨海森林公园、东海影视乐园、、峻友赛车俱乐部、希迪垂钓园等,为形成滨海旅游经济带和南六公路旅游经济带奠定了基础。
新世纪南汇旅游业的发展,利用深水港项目启动的重大机遇,以上海“都市旅游”为背景,以建设“旅游景区”为目标,以“花”、“海”、“野”为特色,融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生态农业、主题公园为一体,满足游客观光游览、求知娱乐、休闲度假的需求。
农业:依托南汇现代农业园区创建“都市型农业示范园区”,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大力发展种源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设施农业,改善农业结构、实施品种工程、生物工程、绿化工程等高科技农业工程项目。
现代物流业:依托临港物流园区和空港物流园区,着重发展与国际贸易密切结合的口岸物流、与电子商务密切结合的批发零售方面物流、与生产企业密切结合的仓储服务物流。
商贸业:依托航头商贸区,重点发展各类专业特色市场,建成上海东南部产业特色显著的组团式市场群落和交通型商业中心。
房地产业:结合南汇城镇体系调整和重大骨干交通网络的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态的房地产开发建设格局。
旅游业:依托六灶等地区,以主题公园入驻为契机,加快临港新城、东海大桥、新场古镇、桃博园等人文景点的建设,完善传统景点,打造旅游品牌,带动休闲、娱乐、交通 临港新城交通等相关产业的一条龙服务。
装备制造业:以临港新城产业区为载体,把临港新城产业区打造成为上海最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重大的先进基础机械,重要的机械电子基础件,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等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依托中国电信信息园、华硕计算机等重大项目的集聚作用,主动接受张江高科园区辐射,充分发挥交通便利优势和上海人才高地优势,大力吸引上下游贯联配套企业落户。重点发展IC设计、芯片制造、IC封装测试、半导体产品、新型电子专用材料和软件业等。
汽车及零部件业:依托临港新城30万辆汽车生产基地以及浦东15万辆汽车生产基地的带动效应,提高周康地区汽车及零配件企业集聚度,并向汽车服务业和研究设计两端延伸,提高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营能力。重点发展汽车发动机制造及研发、关键零部件制造、电子装置制造业等。
关键词:南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