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翻译公司
相关词:涟源
涟源翻译案例---语通全球翻译公司
涟源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湘江支流涟水的上游。湘黔铁路穿越市境。 原分属邵阳、安化、新化、湘乡地,1952年析上述四县置蓝田县。同年,因与陕西蓝田县重名,而更名为涟源县,以地处涟水源头而得名。1961年析置出娄底市。1987年涟源撤县设市,目前隶属于地级娄底市。
境内有色金属品种众多,煤炭、铁、锑矿储量较丰富,是湖南省重要的工矿业城市,有“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目前采矿、冶金工业实力较强,机械、建材等工业也颇具规模。 ==地理== 涟源地处雪峰山东南麓,全市地形多为丘陵和山地,年平均气温16℃,降水量1328毫米。农业主产水稻、甘薯、柑橘、茶叶和猪、牛、羊畜养等。 湘黔铁路公路: *二广高速安邵段公路(在建) *娄新高速(在建) *G207(国道) *S210(省道) *S312(省道) *沪昆高铁(在建) ==名胜古迹== 境内最高峰龙山岳坪峰上有建于唐代的药王庙,是湖南省的重要古迹。另外还有七星寨、湄江等风景名胜。
涟源市境位于涟水上源,西起东经111°33′的三甲乡硐下村,东至东经112°2′的金石镇江边村,南起北纬27°27′的荷塘镇左湾村,北至北纬28°2′的伏口镇梅湾村,南北最长65公里,东西最宽40公里,总面积1897平方公里。涟源市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与娄星区、双峰、邵东、新邵、新化、冷水江、安化、宁乡等8个县市区相邻。全境属山地丘陵区,大致可分为北部中低山区(约占30%)、中部丘岗平区(约占51%)和南部中山、中低山区(约占19%)。西北部的雪峰山余脉、西南部的龙山山脉和中部的雷峰山脉由西向东延伸,构成一个中部隆起、朝东敞口的“E”字形地貌轮廓。龙山主峰岳坪顶,海拔1513.6米,为境内最高峰。渡头塘乡桥溪村江东湾,海拔103.5米,为境内最低点。主要河流有涟水、孙水和湄水。湄水在渡头塘乡铜铃桥汇入涟水(上游又称蓝田水),涟水东流至娄底市娄星区犁头嘴(原属涟源),与孙水汇合,形成涟水干流。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集中,无霜期长,严寒期短等特征。年均温16.9℃,1月均温5.1℃,7月均温28.6℃,极端最低温度-12.9℃(1977年1月30日,桥头河),极端最高温度40.6℃(2003年8月2日)。年均降水量1377.3毫米。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4、5、6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3%。年均日照1648.1小时。年均无霜期276天。
涟源是一方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土地。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素称“煤海”、“建材之乡”、“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是湖南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世界最大的触煤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保温瓶生产基地、全国知名的煤机生产基地和锻造铸造之乡,又是全国茶叶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市),全国蔬菜、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旅游资源丰富,北有“三湘独秀”的湄江风景区,南有风景如画的国家级龙山森林公园。涟源文化底蕴深厚,又属革命老区,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是“全国先进文化市”、“全国先进体育市”、“全国双拥模范城”。[1]地理位置 涟源市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涟源地理 在涟源境内,群山林立、丘陵起伏之间,溪水奔流,河网密布,水系完整,水量充沛。全市主要河流有:东部涟水,为湘江中游一大支流,源于新邵观音山,自西向东,流经涟源市、娄星区、双峰县,经湘乡至湘潭县河口入湘江,境内全长85.85公里,沿途纳孙水、湄江、 测水等1-4级支流89条,控制流域面积3906平方公里。西部资水,由南向北,流经冷水江、新化。经安化柘溪,过益阳注入洞庭湖,贯穿境内西半部,区内流程112 公里,有1-4级支流100条,控制流域面积3985平方公里。区内各河流水质较好,PH值在正常范围内,离子总量不高,中等矿化度,适合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之用。全区年平均降水1406毫米,降水总量113.95亿立方米,且西部山区多于东部丘陵平地,直接形成的地表水资源38.87亿立方米。外来水资源丰富,共有133.42 亿立方米,主要在西部,控制利用少;东部入境水虽不多,但利用较好。地下水年平均为21.6亿立方米,年径流量平均达21.35亿立方米,主要公布在北、东、 南部地区、水能理论蕴藏量32.5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14. 26万千瓦。目前具备人工养殖的水面18万亩。
关键词: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