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翻译公司
发布时间:2013-05-25
相关词:莱芜 莱芜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O-13.0℃,降水量760.9毫米,无霜期204天。本年年平均气温13.6℃,较常年偏高1.O℃,本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8℃, 出现于7月3日,极端最低气温-14.5℃,出现于1月6日,本年降水总量为591.5mm, 较常年偏少131.8mm。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干旱、风灾严重。 莱芜是齐鲁文化的交汇地,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山清水秀。境内有保存较好、比秦代万里长城还早400多年的齐长城;有产生"一鼓作气"千古佳话的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勺之战"遗址、齐鲁夹谷会盟遗址;有底蕴深厚的矿冶历史文化;有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闻名遐迩的"莱芜战役纪念馆"等众多的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有山、水、林、洞、峡、潭、瀑、泉等,种类齐全,品位较高,极具开发潜力。莱芜位于山东省中部,西依泰山、北接济南,总面积2239平方公里,人口120万,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莱芜的历史可上溯到2200多年前,但作为中国第188个地级市,却是从1992年11月开始的。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作为新兴的旅游城市,莱芜正以昂扬的姿态、踏着时代的节拍阔步走入21世纪。 莱芜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莱芜素有八大胜景、十大名山,代表着莱芜独特的风景名胜,吸引了历史上诸多的文人墨客前来歌咏赋唱。自古“黄河西来”、“大江东去”,九州江河东流入海,唯汶河独辟蹊径,滔滔西去成为一大奇观;春夏之季,阳光经过不同密度的气层,发生明显折射,常把地面景物显现空中,出现奇异幻景,史称“矿山呈瑞”;雪野湖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是现代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理想去处;莱芜战役纪念馆,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莱芜战役的雄伟情景,是人们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最佳场所。 汶阳文化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几十万年的历史;长勺文化再现了殷商时期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风貌;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来此观礼;管鲍曾在这里分金。这里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珍贵文物“龙凤梳”和汉代三铢钱范;有民间奇物“宝葫芦”和扁豆秧拐杖;有闻名于世的“齐长城”遗址。这里还是著名的奴隶起义领袖柳下跖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曾发生过著名的“长勺之战”;四十多年前,又以震惊中外的“莱芜战役”名载史册。 莱芜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努力发展现代文化事业。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院、剧院初具规模;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介齐全,文化活动空前活跃;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地方戏曲“莱芜梆子”,是中国300多个剧种之一,《三定桩》、《红柳绿柳》等剧曾搬上银幕在全国公演,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莱芜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加上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使其成为全国著名的粮菜果畜生产基地;莱芜工业基础雄厚,初步形成以钢铁工业为龙头,冶金、能源、机械、轻纺、建材为支柱,轻重工业比例协调,能源、原材料工业配套的工业生产体系,是山东省重要的钢铁和能源生产基地。 莱芜优美的城市环境,宽阔的市内交通,山水相映的公园和各具特色的花园式居民小区使其别具特色。近年来,我市又投资数亿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交通、宾馆、商厦、批发市场、文化娱乐场所等日渐完备,曾获全国“十佳卫生城市”称号,初步达到重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完美结合,是人们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关键词:莱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