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翻译公司
相关词:河西区
河西区是中国天津市的市辖区,面积41.2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6万,因地处海河西岸而得名。天津市人民政府、小白楼地区城市主中心、友谊路金融街、天津市文化中心等都位于该区域内。
河西区东临海河与河东区相望,西迄卫津南路、卫津河与南开区、西青区交界,南沿双林农场引水河与津南区毗邻,北抵徐州道、马场道、津河与和平区接壤。
河西区是中外宾客了解天津的窗口。以友谊路为轴线,四周分布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首脑来津下榻的迎宾馆、天津宾馆、喜来登大酒店、水晶宫饭店,以及国内外宾朋云集的天津大礼堂、天津国际展览中心、天津商业银行、北方金融中心、友谊商场等一批商贸、金融设施。全市重要的政治活动、国际交往、经贸科技文化交流多在这里举行,既是本市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也是沟通世界、联系各地的涉外窗口。
河西区辖13个街办事处:大营门街。
河西区河西区是天津市中心区之一,位于市区东南部,因地处海河西岸而得名。区境东临海河与河东区相望,西迄卫津南路、卫津河与南开区、西青区交界,南沿双林农场引水河与津南区毗邻,北抵徐州道、马场道、津河与和平区接壤。区域面积41.24平方公里,至2006年底,户籍人口754479人。下辖马场街、尖山街、越秀路街、天塔街、桃园街、大营门街、下瓦房街、挂甲寺街、友谊路街、陈塘庄街、柳林街、东海街、梅江街13个街道办事处,25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河西区历史悠久,界内津门古刹挂甲寺始建于隋唐时期,沿解放南路两侧的德式风貌区至今仍保留许多日耳曼风格的小洋楼。建国以来,经历社会主义时期建设,成为天津市发达的工业区、繁荣的商业区、新型的居民区、先进的文化区和重要的涉外区。本市著名的土城工业区和陈塘庄工业区盛极一时,分布众多大型冶金、纺织、造纸、化工、电子、机电等天津骨干企业。小白楼、南楼、佟楼三大商业区和大沽路商业一条街人流熙攘,购物非常方便。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西南楼工人新村和尖山住宅区,80年代建成的体院北住宅区和小海地住宅区,当时为大批群众解决了住房困难。以友谊路为轴线,四周分布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首脑来津下榻的天津迎宾馆、天津大礼堂、国际展览中心、天津工业展览馆、天津自然博物馆等,全市重要的政治活动、国际交往、经贸科技交流多在这里举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河西区各项事业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河西区率先在本市基本完成成片危陋房屋改造。之后,区委、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优化服务、强化管理、实干创新、造福人民、再上水平”的工作思路,以发展区域经济、城市建设管理和社区建设为重点,坚持不懈地为区域经济、为基层单位、为人民群众搞好服务,使河西区各项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突出成绩。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河西区作为天津市六个中心城区之一,已经具备以下三个较为突出的区位优势:第一,河西区是繁荣的商务中心区。河西区是天津市重要的对外展示窗口,区内友谊路是天津市的迎宾线,其两侧大型展馆、会议中心、高档宾馆汇集,全市性重要的政治、经济会议和经贸展示活动都在河西召开。
河西区是发达的工业区。区南部是天津著名的陈塘庄、土城工业区。全区有各类 河西区 - 区域概况企业4000余家,大中型工业企业120多家,34万企业员工。既有历史悠久的造纸、毛织、染料、棉纺等一批老企业,又有逐年兴起的电子、机械、冶金、电机、建材、化工、食品加工等企业,一批产品技术领先、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大,曾获国家部委和市级质量、科技大奖,有的获国际金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区街经济篷勃发展,异军突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区属企业近2000家,职工4万多人,有区街集体经济、商业服务业经济、房地产经济、校办经济、劳动服务经济、民政福利经济、居委会经济等7个经济系统。区属经济的效益和质量逐年大幅度增长,连年创历史最好水平,经济实力不断增强。4个街跻身市区15个经济效益先进街道之列,其中马场街成为“天津第一街”,该街的天马企业集团成为天津市20家“优秀企业”中唯一的区街企业,跻身全国经济10强街之一,荣获全国街道之星中的“最佳街道”称号;尖山街连年位居市区各街第二名,获得“中国街道之星”称号。校办企业年产值收入2.6亿元,利润3281万元,劳动服务、民政福利、居办经济年产值收入2.5亿元、利润1994万元。河西区的经委、校办、劳服、民政4个系统效益连续多年名列市区首位。 。
关键词:河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