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翻译公司
相关词:海阳
海阳翻译案例---语通全球翻译公司
东烟台海阳市海阳市因地处黄海之北而得名,总面积1886.8平方公里,总人口66.4万,辖14镇街、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732个村(居)。海阳革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地雷战”的故乡,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海阳大秧歌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作为山东省唯一节目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文艺表演。海阳风光秀美,境内有招虎山国家森林公园、万米海滩浴场、云顶竹海等名胜景观。先后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是2012年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举办城市。海阳产业基础良好,多次荣膺中国毛衫名城称号,被评为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转型·2010中国经济十大领军(县级)城市。目前,海洋核电站、海阳港、烟台至海阳高速公路、海阳至即墨跨海大桥等重大工程正在加快建设,被列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九大核心区之一的丁字湾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规划、招商、基础配套正在同步推进。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24.6亿元,增长1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2.8亿元,增长28%。。历史沿革 汉设观阳县,明置大嵩卫。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海阳县,因地处黄海之北而得名。据《登州府志》:“以其地在海之阳,故名。”1900年后的海阳 民国三年(1914年)废府设道,属胶东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属东海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道废,直属山东省政府。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前后,属山东省第七督察专员公署和鲁东行署。。
海阳人民,一向勤劳俭朴。在生产中,起早贪晚,吃苦耐劳。山区农民,终年披星戴月,攀山爬岭,种田、砍柴、垒堰、垦荒,故有"北山小孩不认爹"之说。沿海渔民,不怕狂风恶浪,世代捕捞为生,养成豪爽无畏的性格。在生活上,多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以"宁省囤子尖,不省囤子底"、"一天省一把,十年置匹马"为持家之道。海阳人民素有急公好义的美德。自古以来,凡有义举,一呼百应。战争年代,积极支前,踊跃参军,英勇善战,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和功臣。上级凡有号召,无不热烈响应。海阳人民还有路遇不平、拔刀相助及重义轻财、扶弱济贫等传统。现今,更有公而忘私、舍己救人、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美德。
关键词:海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