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翻译公司
发布时间:2013-05-25
相关词:甘肃 甘肃省:以甘州,肃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关内道和陇右道;宋时东部属宋秦凤路,西部属西夏;金分秦凤路为秦凤,临洮,庆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肃路(不久即改甘州路),为甘肃得名的开始,后改宁夏行省为甘肃行省;明为陕西行都司;清分陕西省恢复甘肃省,省名至今未变.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筒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筒称为陇。它象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唐玄樊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娇、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点定西地区和白银市、,虽干旱少雨,植被较差,但也不乏引人入胜的民俗风情。河西走廊是甘肃著名的粮仓,也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和古丝绸乏路的交通要道。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雷台奇观、古酒泉传奇、嘉峪关传说、玉门关和古阳关、桥湾人皮鼓:民间筵悦、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和天水、陇南相临的甘南、临夏两自 治州,是藏、回、东乡、保 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境肉的拉卜楞寺,不但有着精美绝伦的建筑,而且每年7次规模较大的法会和众多的节庆,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动空前丰富多采。古朴典雅的临复清真寺,是穆斯林民众们的聚礼之地,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是历史悠久、山川锦绣、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中国西部内陆,地处黄河上游,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西连青海,新疆,北邻内蒙古,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土地】土地总面积45.5万平方公里,2004年末,全省耕地453.81万公顷。年内增加耕地1.23万公顷,其中新开荒地0.45万公顷。年内减少耕地1.59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还草占地15.38万公顷。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各类矿点近3000处,有用矿产145种,探明储量的有94种,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镍,钴,铂族,硒,铸型粘土和饰面蛇纹等11种。特别是镍,锌,钴,铂,铱,铜,梯,重晶石,菱镁矿等15种具有开发优势。 能源: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内陆河三个流域,九个水系,全年总径流量614亿立方米,水力理论总蕴藏量1724万千瓦,岩居全国第九位,已建成水电站29座,黄河上游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水电站和白龙江的碧口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12.5万千瓦。全省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300万千瓦,年发电量235.65亿度。煤炭已探明储量89.2亿吨,石油储量6-7亿吨。风能,太阳能也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动植物:甘肃有野生动物659种,鸟类441种。属国家一类保护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雪豹、鹿、麑、麝、双峰驼32种。野生植物有4000多种,其中药材951种,居全国第二位,已经营450种,主要有当归、大黄、党参、甘草、贝母、大麻、杜仲、灵芝、冬虫夏草等。人口
【人口统计】 2004年末,全省总人口为2618.7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2.4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全年死亡人口17.02万人,人口死亡率为6.52‰。
【人口增长率】 200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1‰。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1990年,汉族人口2051.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1.7℅,少数民族185.6万,占8.3℅。少数民族中,世居本省、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臧、东乡、土、满、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等10个少数民族。
【文化程度】2004年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6.62万人,比上年增长10.15%,在校学生20.03万人,增长15.51%。研究生教育招生0.61万人,增长69.44%,在学研究生1.15万人,增长33.72%。普通小学招生50.88万人,在校学生316.55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1万人,在校学生0.77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5.07万人。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2004年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558.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00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81.40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758.18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519.35亿元,增长11.0%,其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65.26亿元,增长2.0%,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158.92亿元,增长9.1%,房地产业增加值38.04亿元,增长9.5%。
【农业产值和增长率】2004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05.80万吨,比上年增长2.09%。
【工业增加值和增长率】2004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76.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财政收入】2004年,全年全省大口径财政收入为215.40亿元,比上年增长21.57%。全省一般预算收入为103.99亿元,增长18.63%。
【外贸状况】2004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7.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9%。
【外资利用状况】2004年,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63个,比上年增加4个。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3.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11%;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0.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11%。
【支柱产业】有色金属、电力、石油化工、石油机械制造、建筑材料。通讯
【电话拥有率】2004年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609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77万户,增长18.56%。其中城市344万户,增长19.86%;农村133万户,增长15.65%。本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7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58万户,本年新增79万户,比上年多增7.18万户。电话普及率达31.89部/百人,每百人拥有电话比上年增加5.67部。
【广播电视】2004年广播电台8座,电视台15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6座。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89.82%和89.77%,分别比上年提高0.92和0.40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163.29万户,比上年增长1.97%。交通
【铁路】省会兰州是全国地理中心,兰新、包兰、陇海、兰青四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陇海线宝兰段、兰武段实现了电气化。新建的宝中(宝鸡-中卫)铁路已全线贯通,兰新铁路复线已于1995年5月全面建成。2004年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746.3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9%。其中,铁路616.06亿吨公里,增长21.1%;公路130.01亿吨公里,增长5.1%;水运0.07亿吨公里,增长4.3%。旅客周转量268.3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6.3%。其中,铁路157.76亿人公里,增长18.9%;公路96.32亿人公里,增长10.5%;水运0.21亿人公里,增长1.9%。
【航空】航空运输已形成以兰州为中心达北京、上海、广州、乌鲁木齐等城市以及省内敦煌、酒泉、天水、庆阳的20多条航线,通航里程达35700多公里,兰州空港正式开放,由兰州可直达香港。2003年全年民航完成货物周转量达到0.21亿吨公里,增长22.4%,客运量10.70亿人公里,增长9.9%。
关键词: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