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翻译公司
相关词:定州
定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的一个县级市,隶属于保定市。定州市地处于北纬38°14ˊ至38°40ˊ,东经114°48ˊ至115°15ˊ之间,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缘,河北省中部偏西,并隶属于地级保定市,平均海拔43.6米,年均日照2611.9小时,年均气温为12.4℃,年际间气温差异不大。年均地面温度为19.6℃;年均降水量为503.2毫米。全年多起东北风。定州位于保定和石家庄之间,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南北纵贯,朔黄铁路横穿东西。
全市耕地面积126万亩,亦是中国确定的小麦、棉花、花生、草莓、蔬菜、瘦肉型猪、速生丰产林七大商品基地。年产粮食73.3万吨。全市工业形成了机械、医药、纺织、建材、食品、化工六大支柱产业。乡镇企业形成了铸造轧钢、钢网编织、体育用品、纺织加工等行业。
商朝时定州之地是北方方国。西周时聚落渐增。春秋时,齐相管仲筑城。战国时,中山国在此定都。西汉置卢奴、安险、新处、苦陉四县,全于今定州市境内。西汉至前秦,卢奴一直是中山国(郡国)都。位于今石刻馆院内的中山汉墓曾一度误传为“靖王坟”和“慕容陵”,1995年经发掘确认此墓为东汉晚期侯级墓。十六国的后燕定都于此。北魏皇始二年(397年)置安州,设行台。天兴三年(400年),改安州为定州,今定州由此而得名,时境内有卢奴、魏昌、安喜三县。北齐废卢奴入安喜,至唐朝只有唐昌、安喜两县。唐代称博陵郡或定州。唐代7大郡望之一的博陵崔氏,其祖籍地便在当时定州治下(现衡水市安平县)。 但是据唐杜佑《通典》记载:“隋初郡废,炀帝初置博陵郡,后改为高阳郡。大唐为定州,或为博陵郡。领县十一:安喜、北平、鼓城、恒阳、新乐、义丰、望都、无极、唐昌、深泽、陉邑。”自北魏至清朝,此地曾为行台、府、路、郡、州的治所。苏轼于宋哲宗元祐八年至绍圣元年(公元1093年至1094年)任定州知州,亲自栽植的两棵槐树现存定州市博物馆内,称"东坡双槐"。 民国初废州改为定县,后曾两度为专署驻地。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7年10月分为定南、定北县。1940年冬,定北县与唐县、望都、曲阳部分地区合并,设置定唐、望定、定曲三县。1944年望定县、定曲县并入定唐县。1945年日本战败后,恢复定北县。1947年清风店战役后,定南、定北县合并为定县,并建立定县市。翌年定县市并入定县,为定县专署驻地。1958年曲阳并入为定县,但是在1961年定、曲两县重新分置。1986年定县撤县改为定州市。
定州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缘,河北省中部偏西。定州位于京津之翼、保石之间,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朔黄铁路横穿东西,市区距北京185公里,距天津220公里,距石家庄河北国际机场38公里,距黄骅港165公里,已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定州市属温带-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半湿润暖湿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少雪,春季多干热风,夏季高温、高湿、降水集中,秋季秋高气爽。农业基础雄厚。全市耕地面积126万亩,基础设施完善,生产条件优越。粮食、油料进入全国百强,蔬菜成为特色产业。肉牛、花生、脱水菜、腌渍菜等十多种农副产品和加工产品畅销国际市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定洲电厂、长安汽车、旭阳焦化、伊利乳业四大支柱企业带动了定州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铸造轧钢、钢网编织、体育用品、纺织加工等优势行业。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共有各类市场93处,其中专业市场24处,为构筑定州新的产业优势奠定了基础。 定州自然资源丰富。共有耕地6.2万公顷。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国家大型企业华北石油管理局、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分公司驻在市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战国时期市境内为燕国督亢地。唐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置新城县,县治在今高碑店市新城镇,属河北道涿州。
关键词:定州